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通知》(教高司〔2017〕62号)《河北农业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2021-2025)》和《河北农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加快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建立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深造就业联动机制,搭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大类培养,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夯实基础教育、优化专业教育、强化拓展教育,支持学生构建跨领域、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知农爱农情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基本原则
按照以标为基、守正创新;结合前沿、适度超前;对接渤海、凝练方向;压缩学分、增加实践;从前到后、从头再来的建设思路。
1.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体育美育教育,增设体育理论、艺术赏析及艺术实践选修课程;加强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落实劳动精神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
2.推行大类培养,强化学科基础
全面推行大类培养,为学生了解专业、激发兴趣、自主选择、个性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发展空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有关要求和学校大类培养改革实际,合理设置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第一学年以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为主,第二学年开始设置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宽口径专业分流培养。
3.参照国家标准,对接专业认证
结合教育部关于“四新”专业建设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以“农业+”“+农业”为导向,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专业认证需求,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4.弘扬优秀成果,科学制订方案
继承和发扬我校人才培养路线图制定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采取技术路线图方法,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分析人才培养需求、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路径。培养目标应说明毕业生所属的专业领域、特征、发展定位以及应当具备的能力,使用指标分解表、关联度对照表等方式清晰呈现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关系,同时构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
5.优化课程体系,尊重个性选择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继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遵循专业基本标准,立足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结合行业产业发展,加强学科融合,优化专业课程,深化课程思政、课程创新,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合理设置必修课程总学分、适度提高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根据职业发展设置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发展路径提供多种形式和机会;鼓励支持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
6.强化专创融合,培养创新能力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课程创新,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要素,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推动教师把学术前沿进展、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开设学科前沿与科研训练相关课程。结合高水平综合竞赛、学科竞赛和专业实践等,开设创新创业思维类、方法类、指导类、实训类等通识选修课程。倡导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和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7.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整合更新教学内容,理顺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避免课程内容简单重复、错位交叉,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融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等元素,全面淘汰“水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构建课外学习制度,适当减少课内学时,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要求和强度;把课外学习列入课程教学大纲,强化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作业、讨论、实践等内容的指导和考核评价。
三、具体要求
(一)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大类简介(专业大类基本情况及专业设置)、专业大类课程模块设置、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学制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学时要求、毕业要求指标分解一览表、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关联度对照表、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详表等。
专业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各专业要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认证标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科学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是各专业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环节的主要依据。
设有不同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教育课程应相同,可设置不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各选修模块学分要求相同,学生选择后必须全部修读。
(二)课程结构
本科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拓展教育课程四种基本类别。专业综合实习、课程设计、课程论文、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根据其性质归入相应模块。
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60-165学分(各专业尽量控制在160分。)
四年制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图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修读方式
| 学分
| 修订说明
|
通识
教育
课程
| 通识必修课
| 必修
| 40+4
| 全校统一,学校确定相关课程
|
通识选修课
| 选修
| 6
| 学校统一设置课程范围
|
基础
教育
课程
| 专业大类基础课
| 必修
| ≥14
| 各专业大类统一制定,公共开设的课程从列表中选择,也可根据大类需要自行设定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16
| 各专业统一制定,保证专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性
|
专业
教育
课程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54
|
专业(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
| 选修
| 各专业(专业方向)制定,每个方向学分数必须一致,学生选择需要修读的方向模块,选择后必须修读
|
拓展
教育
课程
| 专业拓展课
| 选修
| ≥16
| 各专业制定,设课比例最高为1:1.5,学生也可选择其他专业(专业方向)的专业教育课程、拓展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
|
学科拓展课
| 选修
| ≥4
| 学校划定课程范围,每个模块至少选择2学分。
|
学分合计
| 160-165(+4)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或专业认证有明确要求的,按要求设置
|
说明:
1.学分计算办法:学分最小计算单位为0.5学分。理论课(含课内实验)每16学时计1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每32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每1周计1学分,分散进行的实践环节每2周计1学分。
学时折算办法:以周为单位的实践教学环节每1学分计32学时。
4.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各学期的课程安排原则上控制在每学期25学分以内,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色及实际情况适度调整。
5.选修课程模块中各课程学分设置尽量一致,使学生可通过多条路径达成最低毕业要求学分。
(三)修读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根据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确定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1)通识必修课
包括思想政治类、外语类、军体类、信息类、创新创业类等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修读并取得相应学分。
其中,军体类中的体育课除要求学生每学期通过课程考核、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外,还需体质健康合格,计+1学分。军事技能2周,计+2学分。安全教育学生入学前完成修读,计+1学分。“+学分”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但必须修读并通过考核。
(2)通识选修课
包括“大国三农”通识教育、“四史”通识教育、文学与艺体、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创新创业思维与训练等6个模块,由学校统一开设;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也可作为通识选修课修读。通识选修课程要求最少修读6学分,其中“四史”通识教育至少修读1学分。
2.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是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基础知识的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组和专业基础课程组,它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必修课程。
(1)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包括公共开设的数学类、化学类、物理类、计算机高阶类、生命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等模块课程,专业大类根据需求从列表中选择;非公共开设的课程可与开课学院协商开设。同一专业大类统一设置,第一、二学期开设,原则上不低于14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
实现专业教育必需的基础类课程,由各专业负责设置。为培养学生深厚的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应加大设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6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由各专业负责设置,学生最低修读要求不低于54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能力构成为主线,设置能反映专业构架和专业能力的最基本课程;专业(专业方向)选修课以多样化人才培养为导向,体现专业交叉、学科前沿和产业动态,可设置多个相应的能力子模块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选修其中一个模块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精简课程门数,避免内容重复。
毕业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为16周,总学分为16学分,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合理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比例。不同专业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或专业认证标准进行调整。
全面加强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相关专业要科学设置课程或者与专业课程结合完成相关内容。
4.拓展教育课程模块
拓展教育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学生最低修读学分为20学分,其中专业拓展课程最低修读16学分,学科拓展课程最低选修4学分。学科拓展课程分为经营管理类(含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农业科技类(主要是涉农学科专业概论等)课程,由学校划定课程范围,至少选修4学分非本学院开设课程,其中农业科技类课程至少选修1学分。
四、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路剑
副组长:于磊管春峰
成员:申琳刘爱秋徐征刘海燕李国栋刘伟伟
2.工作小组
各专业以专业教师为团队组建培养方案修订小组,统筹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调研、论证、上报等工作。
五、时间要求
1.3月30日前,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以及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的设置。
2.4月30日前,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修订初稿。
3.6月30日前,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修改论证。
4.7月30日前,完成修订,提交终稿。
六:提交材料
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材料,包括:
(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结构及参考格式
(2)毕业要求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度对照表
(3)毕业要求指标分解一览表
(4)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关联度对照表
(5)***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览表表
(6)实践教学环节详表
(7)学期平衡表
(8)毕业要求学时学分统计详表
(9)劳动依托课程统计表
2.人才培养方案审核提交材料,包括:
(1)人才培养方案对标表
(2)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统计表
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要求,包括:
(1)公共开设课程列表
(2)公共开设课简介及内容列表(供选择公共开设课程时参考)
(3)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命名及课程号编码要求
河北农业大学文管系
2021年3月1日